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精选4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精选4篇)

时间:2023-03-23 14:36

  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体会“晶莹”“和蔼”“慷慨”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感受地球的美丽、无私。

  2.学习“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感受人与地球命运息息相关,知道目前宇宙中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只有地球。在阅读中形成“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使命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巩固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式。体会到文章结构安排的独特用意及用词的准确性。

  4.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教学重点)

  紧密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教学。本课是一篇说明文,它的主要观点是“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个观点一步步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新闻报道,看看哪些同学能快速找出报道中的关键词。出示:

  (1)新华社: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2)人民网: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中文口号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发表重要讲话。

  (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高级别会议14日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举行。当天,“一个地球”峰会同时在环境大会期间举行。

  交流:学生从新闻报道中得出一个观点,从国际到国内都在重视生态环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只有一个地球》。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文章的每一段都有一个小观点,整篇文章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心。在阅读时,就需要我们准确找到每一段中的观点。默读课文,请找出表达文中主要观点的句子。

  2.默读:课文围绕着地球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www.zhaichao.com]

  (1)请同学们运用找关键句的方法完成这道题。交流汇报内容如下: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同学们找到了表达每部分观点的关键句,现在再用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完成这个思维导图,让这篇说明文的结构看起来更加清晰。

  图片

  3.在阅读文章过程中,会有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跳入你的眼前。认读屏幕上的词句,说说看到词句的感受。(出示:晶莹的球体、和蔼可亲、慷慨地提供)

  再看“随意”“滥用”这两个词语,这表现出的则是人类的无知与愚昧。

  三、走进文本

  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的结论是“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那么,这个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再和同学交流。

  交流汇报:

  1.先介绍地球的美丽,出示第一段。

  从“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中感受到语言的生动形象,地球与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同学们在朗读中体会语言之美,地球之美。

  2.接着写出了地球的渺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感受到人类社会在不断繁荣发展,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但是地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3.什么是自然资源?作者怎样表达出自然资源的有限?有你熟悉的说明方法吗?

  同学们会发现片段中出现了“举例子、列数字、作假设”这些已经掌握的说明方法。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方法来介绍资源有限呢?

  经过深层思考,同学们体会到运用这样的说明方法能体现自然资源已经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面临着危机。

  这就是围绕一个观点合理选择材料的重要性。

  4.人类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自主学习,学生主动阅读,找到支撑这个观点的方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

  (1)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至少”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呢?

  5.出示补充材料。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话,这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第一需要。人可以数日不吃不喝,但却不能不呼吸。大气还阻挡了对人体有伤害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以及宇宙射线,消除、减轻了来自星际空间对地表的袭击,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如果这个“保护伞”受到破坏,紫外线辐射将造成细胞死亡,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等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同学们,你们一定读出了触目惊心、忧心忡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信大家对地球的怜惜之情充斥心中,很想站出来呼吁——不要再伤害地球了。

  请你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

  如: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请不要向她的血管里注入废水。

  6.大家注意到文章开篇运用了宇航员的描述,结尾又提到了宇航员的感慨——“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以宇航员的视角介绍地球,这有怎样的意义呢?

  四、走向生活

  1.作为小学生,我们心中已经产生了强烈的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说出自己的设想。

  2.请同学们阅读一段话:

  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这一宏伟计划的进程中,无数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九死一生的冒险和对人性的终极拷问也同时上演。

  这段话是《流浪地球》的宣传语,我们的地球不仅有内忧,还有外患。

  3.总结:同学们,地球承载着人类的幸福与未来,万事万物都与地球的健康息息相关。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2、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

  3、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准备: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文章第一段。指名读。

  3、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

  4、但是,这样的地球却只有只有一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2、课文中哪几行文字给了你这样的心情,用“~”划下来,轻轻读,静静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这几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心情?

  3、把你的心情搞得复杂的句子给揪出来。

  预设:

  生讲到地球的渺小。引: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有多少?人数却在膨胀,到2080年人类会达到多少?(120亿)

  学生:难受、没有第二个星球。师引:还有谁也有同感?——人类会灭亡——40万亿里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航天飞机速度最快,每小时2000公里你估算要多少年?(20万年)

  你想去吗?(太长了,都死了。)

  读书:“科学家已经证明”句

  7、讲同一意思还有一段话,读读。

  即使找到第二个地球,也会有同样的悲剧产生。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谁来读这句话。——学生朗读——语调沉稳,但是背后是一颗焦虑的心——教师范读——齐读

  8、第四自然段——憎恨那些人——读,让大家感受你对他们的憎恨。这是那些贪婪的人在不加节制的地开采,使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样的意思还有一段话,谁来读。

  9、读,表明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开采完的。——体会得多么细腻,特别强调资源要多少年才能重新形成——几百万年——如果人们乱砍乱伐,地球上的资源必将枯竭,如果资源都开采完了,人们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吗?(板书: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你复杂的心情朗读出来。

  学生朗读——“都”强调、停顿为什么————学生再读

  学生二读——齐读

  10、板书: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1、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王老师相信你肯定会有许多了不起的发现。

  12、教师引读——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下课。

  第二课时

  一、出示地球图片

  它在轻轻地向我们哭诉,把地球母亲哭诉的声音用波浪线划下来。听了地球母亲的哭诉,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地球母亲在向我们哭诉什么?把你听到的读给大家听。

  2、指名交流

  联系第一自然段。

  (2)读句子——曾经是那样美丽的母亲,现在是这样伤痕累累,憔悴不堪

  (3)补充

  (4)地球是无私的,把身上所有的东西慷慨地给了我们,很心痛。——地球母亲是那样的无私,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的?——学生读——读到“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你有什么感受?——地球母亲不该给我们这样多的爱,其实想告诉大家什么?——我们太不珍惜地球了

  学生三读,只有许多的动物都快乐地生存,地球母亲才是快乐的。

  (5)教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人类正在不断摧残母亲的身体,地球母亲遍体鳞伤;

  地球母亲正在不停哭诉;

  有一个人在哭泣,可是没有人去理它;

  茂密的森林;树桩;洒落在地球上的金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漫画家呀!

  2、齐读地球母亲的哭诉之声。

  3、出示资料:地球上的一天

  教师朗读资料,什么感受?

  心痛,打击,应该保护地球;像沙漏,但是地球不能再有第二次;震惊,省略号——这不是省略号,像一块块石头砸在地球母亲的身上,轻轻地哭诉,读——学生齐读

  你还从别的地方听到地球母亲的哭诉吗?

  4、第三段“不是地球的恩赐……”人类如果能够节制的话,地球——

  如果有第二个地球,你愿意去吗?为什么?——没有人性;有奶便是娘;内心矛盾;去从此将功补过。

  6、地球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教师简介该实验

  7、齐读这一段

  根本不能想象地球以前是怎么样的?

  不可思议,现在的地球到处都是,有一丝可怕——仅仅是这样一丝可怕——人类最大的麻木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脆弱,人类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珍贵

  8、大声呼唤地球母亲——你作为他的孩子一定有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三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语,明确要求

  在上一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你可想过,人与自然的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谁来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看图引入,初读全文

  1.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出示要求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

  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

  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

  3.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她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后作业,抄写词语

  抄写“词语盘点”中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同桌相互检查,改正错字。

  2.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问问自己: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是担忧了?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画下来,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二、板块研读,深究题意

  1.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条条颤抖的波浪线条记下了你们心灵震动的痕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

  2.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

  (2)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3.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①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②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的长及来之不易。

  ③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①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

  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a.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

  b.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

  ③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4.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了“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③指导朗读。

  (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教师可介绍有关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困难的事情)

  5.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6.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其实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

  三、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四、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写话举例:

  地球妈妈谢谢您,因为您用宽大的胸怀养育了人类,养育了一切生命。地球妈妈对不起,我们不但没有珍惜您,还无知无情地毁坏您,给您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人类啊,不要乱砍乱伐,不要随意开采、随意毁坏资源了,不要滥用化学品了,再这样下去,世界的最后一滴水会变成人类的眼泪啊!

  我想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让水龙头白白流水。不在房间里时,不要开着电灯、电视,不要把没用完的笔记本扔进垃圾桶。因为地球哈哈哈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做不仅是为自己着想,也是为后代着想。

  第四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了《太阳》,知道太阳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也是讲和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地球。

  2、理解题意。本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二、尝读课文,读中自悟

  1、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边读边用笔做上记号。

  2、生再细读课文,进一步弄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这个问题。

  三、师生共悟,深层理解

  小组选定代表汇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语句,弄清楚一下知识点:

  1、地球渺小

  重点语句: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

  占其中的五分之有一。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1)师简单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展示课件1: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不加节制地

  开采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枯竭,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煤价格的不断上涨了解资源

  的有限性。

  (3)展示课件2;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会造成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生态灾难”。

  (4)回到课文,感情朗读3、4自然段。师问:你从这两自然段

  中明白了什么?

  (5)展示课件3:“地球的自述”,在画面解说中,让学生感受到

  满目疮疼、伤痕累累的地球,已经不再永久造福于人类了。用“我虽已伤痕累累,但人类还会治好我的。”作结尾。

  3、无法移居

  师讲述“40万亿公里”需航天飞机以每小时2000公里的速度,

  估算要飞行20万年。

  生在朗读中体会“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四、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创设情境,深入理解地球知识

  课文学得非常好,我们来表演一个关于保护地球为主题的“实话实说”节目。老师当主持人,分别请“环保局长”、“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宇航员”、“企业老板”当嘉宾,其余同学当现场观众。

  1、主持人创设问题,嘉宾与观众互动解答:

  (1)、请问宇航员,你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模样?你有什么感想?

  (2)、请教地质学家,地球上有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就是说用完了,它可以再生出来。哪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水资源是怎样再生的?大气资源呢?森林资源呢?

  (3)、请教环保局长,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动物资源都可以再生。既然可以再生,那我们就可以随意一点,为什么还要提保护啊?比如水资源。大气资源为什么再生也困难呢?(大气层充满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大气中充斥二氧化碳、硫化物,会使雨水变成酸雨)

  (4)、请教地质学家,人类生活了上百万年了,资源还在不断开采,怎么能说地球资源有限的呢

  三、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1、指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

  出示:

  (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读读这两个句子,关注一下带点的词语,你可以发现什么?

  交流明白: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还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2、其实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还很多很多,你可以仔细读一读,找一找,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严谨。

  3、学生自由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一是继续体会用词的准确,二是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地球是可爱的,她无私地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奉献自然

  资源,但如果人类“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会走向破碎。

  出示资料: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

  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人类最大的麻木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脆弱,人类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知道地球母亲的珍贵。你作为他的孩子一定有话想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写对地球母亲,或对人类,或对自己说的话。

Copyright © 2012 www.zhaich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摘抄网

陕ICP备17000724号-4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